总结(余马可弟兄):
这一章是希伯来书的一个非常大的段落,很重要的高点,花了这个作者一篇讲道,这个讲道如果你把它分成十三个部分,或者说是一封信,这封信几乎十三分之二是在讲这一个话题。 他讲这一个话题, 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这就说明在希伯来书作者的心里,这件事情是何等的重要,圣经里其实很少出现这种现象的。保罗讲的一个事情, 然后他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什么词都有,讲爱的时候有,爱是什么,爱是什么, 因为什么?因为那个太重要了。讲信心的时候有,这么多信心的伟人的例子。 基本上,如果我们看上一章,里面就讲有作者对于神的儿女一个严厉的警告,也有一个非常积极的重要的劝勉,帮助他们不要在罪恶上面堕落,也帮助他们在患难当中可以前进。 我们的资源是什么?对我们来讲,我们就说,你作者该鼓励的鼓励完了,你该警告的警告完了。 其实这个事情在希伯来中前面的经文里面出现过好多次。以色列人因为不信,倒闭在旷野这些话,都是打了伏笔,最后就把它拎出这个核心的思想。 一个基督徒在世界上活着,有什么事情比信神还要重要?你没有信神,就什么都没有了,你没有任何的属灵的东西可以去讨论,如果你对神是没有信心,对神的话是没有信心。 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为什么这个话题必须在这里出现? 这个话题有这样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很多人说,希伯来书的十一章第一节是关于信心的定义。你说它的定义也没有太多的问题,但它的定义并不是一个科学定义。 你如果去看科学教科书,它对一个东西的定义是非常严谨、非常严格的。 信心是一个非常难描述的一件事情,它既然需要用这么长的章节来讲信心,说明这个东西的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它的来源是什么,它的对象是什么,它的表现是什么,是非常复杂的。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觉得说,,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实体,未见之事的确据,就把自己给打发掉了。这个话太容易讲了。 这一节的开头,其实它是想告诉我们关于信心的一方面的事情。后面所有的内容是在讲信心这一方面的事情。还有保罗讲的因信得救,那就是信心另外一方面的事情,这个不是在这个里面。 这里是说,这里所有的人都是没有在现实当中得到神真正在永恒里要给他的东西,但是他们却觉得,我就好像得到了。因此,他过的那个日子,就是得到了那个东西的人过的那个日子。 这就是你看不见的东西,你盼望的东西,却已经在你的生命当中成为一个真实的。这个东西在世界上是没有的,你可以去贷款,贷款的款是自己的钱,你可以花它。如果跟你说,有一个大企业,这就是你的了,只是这个钱没有进入你的账户里面,你现在可不可以再把它花掉?你什么时候可以?是你确定你信得过那个人的时候。 否则那个人跟你讲,给你画了一个大饼, 然后他说,这个钱有一天都是你的。然后他把那个钱卷跑了之后,你去贷完款,花了该花的钱,最后谁会赔进去?你自己赔,是吧? 第一个就是,你到底对于属于你的东西有多少的确据,以至于你现在可以过那样的日子?后面的经文都是从亚伯拉罕开始讲这个故事的。 这是希伯来书的作者跟当时的读者在讲的,讲亚伯拉罕的事、摩西的事、以撒雅各的事、士师门的事。 他其实在无形当中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每一个听众、每一个信徒,包括我们现在读希伯来书的每一位,和这些列祖、和这些信心的伟人放在一起。 圣经里面有另外一些经文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是说你们叩门就给你开门,寻求就给你寻见,你们做父母的尚且知道拿好的给儿女,这些经文,马太福音第七章。 后面就有一句话, 当时的先知也是如此, 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说亚伯拉罕是人种当中一种特别的人,其实他的性情、他的本质、他的罪性、他的软弱跟我们是一样的,大卫也是一样的。 所以这是为什么说,这个可以跟我们放在一起比较的一个好东西。如果亚伯拉罕的信心是非常伟大的信心,我们的信心也是非常伟大的信心,那整个故事里面,亚伯拉罕的篇幅最大,这个不用质疑,并不是说,亚伯拉罕的信心是所有人类的信心里最大的,这个东西你是不可以去量化的,你的信心大和小,你都不能具体。 之所以他的篇幅最大,是因为他创世纪里面亚伯拉罕的故事的篇幅,并且他是一个相对完整地记载他一生信心经历的一个人物,并且神的儿女是从他和他的独生子出来的,是神对于这个人的拣选、对于他选民的一个开始。 所以他需要一张有非常大的篇幅。在整个亚伯拉罕的篇幅里面,在这几节圣经里面,其实从这些圣经当中,你就可以看见信心有四个特点。 真正有信心的人有四个特点, 从这些经文里面去找。 第一个特点 顺服。我们常常会去揣摩亚伯拉罕的思想。他从吾珥出来,好多钱、好多人、好多骡马、好复杂、好远,你不知道怎么去啊。我们在讲什么? 我们在讲得失。 我们在做决定时,决定说这是在得失。但是亚伯拉罕他真正做的决定是听话。当你去做的决定是听话和不听话的时候,得失就不是问题了。 如果有姐妹说,这个顺服老公好痛苦,顺服老公还有很多坏处,这个事情怎么顺服得来呢?有很多很多理由。 但是如果你想,顺服先生就是听从神的话,听从神的话就是服侍神。你服侍神有什么怨言?没有什么好讲的。他是神嘛,我们是人嘛。 所以当一个人愿意在信心里听从神的时候,得失、挣扎就没有问题了。只是我们有很多生命幼小的事情,我们先考虑的是得失,我们不考虑听从。 亚伯拉罕还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他就愿意走出去。当亚伯拉罕做了一个决定说,不管怎么样,我要听神的,那个时候他就走了,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就走了。 所以,顺服是相信的第一个条件。神足够让亚伯拉罕值得去信,他有够好的信用,只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神在他的里面有这么好的信用。 你可以解释成,这是神给这个人特别的恩典。你也可以想说,这个人想来想去,他最后就想明白了。这么多神里面,就这个可信? 圣经就没有告诉我们解释亚伯拉罕为什么明白了,就跟后面那个城一样。 圣经里面什么时候说了?神是怎么样告诉亚伯拉罕,有一个城,那个城是什么样子的,你要去看那个城?他没有讲。但是我们知道,亚伯拉罕知道,所以他够信神,所以他愿意听话。 第二个特点是,还没有得到的,你已经知道,你已经拥有了。你能看到一点,但它还不是你的,你看来看去,得不到,这就是迦南地。亚伯拉罕有没有去迦南地,他去了。他看到迦南地,他看到了。但是他这一辈子,除了那块墓地以外,迦南地也没有一块墓地给他。 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你是一个外来的游牧民族,虽然你是个大富翁,你很有钱,但是你以为迦南地没有大富翁?迦南地全是大富翁,一个外来的人到了那里,你发现现实不容许你去拥有某一块地的时候。 无论是你因为政治原因、经济原因、打仗的原因,神反正就在那个时候没有讲说,你现在可以在那里放一块地契,明天过户,你签了字就是你的,神没有讲这个。 那亚伯拉罕应该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因为他相信,所以他看到了,他就知道这是我的。所以他在迦南地登上了高处,他就往北面看、往南面看、往高处看,所看之地,神都是赐给他的。信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还没有得到的,你已经知道,你已经拥有了。 第三个特点:等候。等候什么?他等候一座城,这座城他没有等来。亚伯拉罕到死也没有住在城里过,他没有等来,没有等来,他还可以等。 对于游牧民族来讲,他们是习惯于拉帐篷的,他们习惯于这边的草吃完了,要去下一个地方,要去新的草。所以,搬家对于他们来讲是家常便饭的。 我说家常便饭,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他必须搬。他不搬,他的东西没有吃的。当他羡慕一座城的时候,其实在他的里面,他期待的是一个永久的安居。 当有一座城了,你这个城如果足够大,你可以养足够的牛马,你可以种庄稼,你可以经营, 就是一个让他可以定在那里的地方。 你问游牧民族的家在哪里?他的帐篷待在哪里?他家就在那里。亚伯拉罕相信神要给他一个定下来的地方。虽然他还看不见,虽然他现在还住在帐篷,但是他可以等。 为什么他愿意等那个城呢?为什么他不是跑到耶利哥去跟耶利哥的王说,咱们俩打一架,我把你这个城拿下来,我就住你的城?因为他知道耶利哥的城不管用,因为耶利哥的城说倒就倒了。 他等的那个城是非常特别的城,是一个有根基的城。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不会倒。 对于一个游牧的亚伯拉罕来讲,他永恒当中最盼望的就是他安居在一个地方,那个地方是不会倒、不会失去的,永远都是好的。 这是神要赐给他的,也是他心里面期待的。所以他拼着信心,他可以等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第四个特点:神使用人的信心,他就做了不可思议的事情。亚伯拉罕有没有软弱过?有。亚伯拉罕有没有信心的高峰?也有。他什么时候软弱的时候, 人就做出不可思议的事情,什么卖老婆之类的,亚伯拉罕有信心,神就做了不可思议的事情,让一个没有办法生孩子的人也生了孩子。 当人对神有信心的时候,神做的事情的特点是什么呢? 是从无到有,没有小孩到有小孩;是从死到活,虽然这里没有死里复活, 但是这个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 这个孩子好像活了一样。这个从死到活最终是实现在基督的身上。还有一个,就是从一到无穷。亚伯拉罕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后裔像海边的沙,像天上的星那样。所以这个信经有三个特点。 这三个特点前面的无、死、一,你看上去都是没有盼望的,但是后面都是另外一个极端。正因为如此,基督徒的生活可以充满了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神要做什么,但是你知道神可以做什么。 神做是神的恩典,神不做是神的理由,神有祂的原因,神有祂的目的,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祂,知道祂什么时候需要做什么事。 等到人有了信心,神才开始做那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亚伯拉罕的身上,我们说他叫信心之父,就是把信心的这几个最重要的表现和特点展现出来。 后面的那一段讲,有这样信心的人,他会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前面是讲信心的本身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东西的本身的特点。 现在一个人有了信心,他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从十三节开始,一直到十六节,他有几点我们可以总结。 说的比较简单一点就是,不怕死。因为一个信神的人,你信他从无到有,从死到活,死亡就不能叫应许作废, 在这个地上,死亡是让很多很多的应许作废的。 前两天我看到一个故事。一百多年前,法律还不能完全地审讯,有一个抢劫犯杀了人,然后把东西抢走。那个杀人犯跟法官讲说,我只杀了人,没有抢劫。为什么?因为我是先杀人,我把这个人杀了以后,这东西不是他的,他是死了,他不叫人了。所以我是捡到的东西。法律不完全,但好像他说的很有道理。当死亡发生的时候,我们失去了一个人,但是对于这个死人来讲,他失去了他所有,他失去了全世界。如果有一个人觉得今生的事情最重要,在我把这些东西搞定之前,我不能死,他盼望的是今生的东西,何等有限。所以, 只要死亡可以把这个事情给拦下来,说明你做的事情价值不大。死亡不能让神真正的应许作废,所以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信心可以把他带到死亡的面前。 儿子亚伯拉罕是得到了,但是除了儿子以外有很多东西都没有得到。后面有很多人,他说这些人,就说明存着信心的这些人,他们在圣经里面盼望的很多东西,他们一生也没有得到,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死没有关系。 孔老夫子说,非知生焉知死,什么意思? 子路问老师,死是怎么回事?孔夫子跟他讲,非知生焉知死,你先把活的事情搞清楚,接着研究死的事情。这很诡辩,对吧? 其实是非知死焉知生,如果你不知道为什么死,你就不知道为什么活着 如果一个人知道他的结局是在永恒的当中,他就可以以一个客旅的心态活在这个地球上。 你如果是住一个酒店,这个酒店里面有热水,很好?如果没有呢?这个酒店好一点,你住得很舒服,这个酒店破一点,你就破一点,明天就要走了嘛, 你对待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不会纠结很多短暂的这些的事情。 你知道永恒去哪里,你今天作为一个寄居的,你自己活在世上的心态越好。然后他这一辈子,你说这个人就躺平了,无欲无求。不是,他是羡慕那个真正的家。 他心里面有一个羡慕,这个羡慕就是你的家在哪里。我们来某国移民,都问你的家在哪里。我家在上海,他家在辽宁,他家在北京。我们在地上说,你家在哪里,是你出来的地方。 在圣经里面告诉你,你的家是你去的地方,其实也是你出来的地方,因为你是从神而来的。只是我们成为了浪子,我们很多人在这个世上生活,忘记了神的事情。 现在是要回神的家,神的家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问问自己,到底什么让我们有一个归属感?到底什么东西让我们有一个归属感,让我们觉得现在很踏实? 地上的家的确可以给我们一点归属感,但是地上的家也是短暂。希伯来书就很有意思地说,他们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这个家在这些人有生之年应该都没有去过,但是他们得到了那个启示,他们知道他们有一个更美的家就在天上。 而且他们死了,就离那一个家更近一步,跨过了一道坎。 这个结论很有意思,希伯来书后面的结论讲,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神,并不以为耻。按照我们现代语言的语序是怎么翻译的呢?是神不以被他们称为他的神为耻。 如果一个人是罪人、败坏、叛逆,那个人如果说耶和华神是我的神,那个神就以此为耻。但是一个人说我信神,我将来要回到神的家,我要与神相见,我愿意过追求圣洁的生活,这就叫信神嘛。 所以这些人因为他们的信心,有了完全不同的生活态度,神就给他们一个非常大的奖赏,不以你们为耻。为什么呢?不是因为这些人有多好,而是因为神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神先预备了一个家,以至于让这些愿意回家的人,神都说这是我家的孩子,不以你为耻。恩典是出于神的,呼召也是出于神的,这个结果也出于神的,我们的荣誉也会出于神的。这是为什么人相信神这么的重要。 后面那一段,十七节开始,为什么到二十二呢?虽然都是举例子,但是十七节到二十二是《创世纪》里面讲的这一段。 《创世纪》里面的这一段,讲到了一个历史的进展。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这是四代人, 后面就是不按代来的,后面是按不同的人来的。摩西不是约瑟的儿子,是另外一个支派的。 讲这个四代人的事,我们可以按照两个角度来看。 第一个,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你发现,人如果有信心,这个信心是要被试验的。这个信心不是说,我讲我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他是不是有信心的,某某人是不是有信心的。这个信心必须是被通过试验的。试探和试验,这两个词在圣经里面是同一个词。 人可以利用试探来试验人的信心,看是否顺服。 信心的试验,第一,是为了检验真伪。你试了才知道真假。每一个人嘴巴里面都讲我是有信心的人,他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有信心的人。一个女孩爱上一个很有钱家的公子,她就没有想说,我是不爱钱的,我就是爱他人,请问她在骗谁?她在骗自己。但是她什么时候可以证实她没有在骗自己?只有等一个人诚实,只要那个人always有钱,她永远不知道她自己到底喜欢谁,信心是需要试炼。 如果从雅各书来看,信心有第二个目的,就是雅各书第一章讲的。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意思就是,信心的试验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要让人变得完全。你看这些列祖,我们都说他每个人身上都有点毛病,但是他最后都在他们的生命当中成了别人的祝福,尤其是被神使用,成为器皿。 神会怎么样来试验亚伯拉罕?他试验亚伯拉罕什么?我们常常说,试验亚伯拉罕愿不愿意把儿子献上,舍不舍得儿子。从某个角度来讲,要亚伯拉罕把儿子献在台上的确是不容易,但是他的本质问题是什么?本质问题是听不听神的话。如果不献以撒,你献给以实玛利呢?你说以撒是正房生的,我不能献给他,以实玛利不是正房生的,可以献,是这样的吗?那也是一个活人,跟他一样,对吧? 但是神对亚伯拉罕说,献的是他。不是因为他特别宠爱他,而是因为你相不相信神在这个人身上有他特别的应许。所以,那个叫独生子。当然,如果要展开讲他的寓意,这个话题就非常庞大了。预表基督、替代、永恒的荣耀,太多了,没有办法讲了。但是归根结底,每一次我们遇到试炼的时候,基本上他的本质是,你相不相信神的话,所以他不是一个勇气不勇气的问题。 刚才讲到十九节里面,以为。为什么用以为?如果这个词换成相信,他相信神还能叫人从死里复活;他也仿佛从死中得回他的儿子来。通不通?通的,这话是通的。我想希伯来书的作者用词,在这个地方他不会如此随意地用词。他用了一个以为,因为相信,才能以为。这个以为要翻译成reason,就是讲理由,或者说推理。另一个consider就是认可,他觉得这样是对的。为什么他可以有这样的认可、这样的推理?是因为他相信。 你做计算器的时候,你相不相信那个计算器算得准,你打1加1等于,它会出现一个2,对不对?如果你1加1等于出现一个3,你清零1加1等于出现一个4,你计算机还买不买?你要相信那个东西是可用的。所有做科学研究的人为什么可以继续做科学研究?是因为他相信科学的原理是一直可靠的。为什么你可以做数学的研究?因为你相信数学的原理在这个范围里是可靠的,物理的原理是可靠的,神的性情是可靠的,所以他才可以后面一切的推理。否则那个统统叫迷信。 这种迷信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多了去了,是因为他其实不明白神的话和神的作为是什么样的。他都是自己在那里认为,认为这个人会好,那个人认为那个事情会如此发生或者会那样的,是没有信心的认为。而这里讲,一定是有信心的认为,因为他愿意献上以撒,仿佛从死里得他儿子回来。 这是从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从神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神的工作的推进是根据一个人的信心来进展的。亚伯拉罕到约瑟是四代人,这四代人其实是神在推进他的工作。从一个人,到一家人,到一个族的人,到十二个支派的人,后来他们就成为了一个国。每一个环节的成长都倚靠着这些人的信心,神赐给他们信心,让他们用信心来跟随神,这些人就成就了神要所做的事情。 一直到如今,我们也是,我们每一个人仍然在神的这个工作当中的一小部分里面。将来那座城,也许我们在死的时候还没有看到那座城,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相信一座城一样会有,那怎么来呢?是跟着每一个属于神、神不以为耻的神的儿女。靠信心跟随祂过每天的日子。 (根据影音整理而成,未经讲员余马可弟兄审阅,仅供弟兄姐妹们参考。请多提宝贵意见!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