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余马可弟兄): 十二章开始,希伯来说的作者把话题拉到了我们的身上。 当他说我们的时候,是包括他自己的。 他说的我们是当时的听众,当时的信徒和他自己。

那十二章其实是十一章得出的一个非常实际的学习和实际的结论。 这么多信心的伟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啊? 哦,他们很厉害,我们向他学。 不是的!more than that!他在我们生命当中有非常实际的应用。 这里十二章讲,当然中文圣经没有翻译出来,第一个字是所以。那这是第一节是跟着前面来的。 我们有这么多的见证人,什么叫见证人? 见证人是为着他要见证的事物而活的一种人,那叫见证人。 当我们说一个人,他是一个witness,是一个证人。 那这个证人这个名字不可以独立存在的,你必须说这个人叫证人,那他证什么? 所以那个才叫见证人。 因此当说到有这么多见证人的时候,他指的是让这些人成为伟人的神,赐给他们信心的神。 为他们的信心开始,又让这些人能够成全,被成全的这一位神。 所以这些见证人不是这些人很厉害,是这些人背后的神是值得敬拜的。

那见证人和寻道者是同一个字。 那这些人,其中当然有很多,是为了神,他们觉得是值得用生命去换取的。 所以这些见证人也好,这些寻道者也好, 现在对写希布莱书的那一群弟兄姐妹来讲,他们的意义在哪里呢? 他们的意义就是当时的第一世纪的弟兄姐妹在地上生活的时候,那些曾经信心的伟人就绕着他们。

当然,希布莱书的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叫如同云彩。 你可以去理解成很多,很紧密,很难分离,很厚。 你可以用很多的想象力去解释这个如同云彩是什么意思。 但无论如何,他在这里描写了一个情景,就好像当时我们是在竞技场里,那些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赛跑,现在坐在了看台上。 他们是先跑的,他们跑完了,得到冠冕了,或者说等待颁奖了,他们现在都在那里上,他们看后面的人在那里跑。 所以这个围绕,现在的体育场和希腊时代的体育场和罗马时代的竞技场是一样的,都是坐一圈看中间。 体育场都是这样的,剧场不是,剧场是坐一边看,看着前面。这里就好像在竞技场里面,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竞技。 所以不是我们围绕那些人,我们这一群人去看看那些人曾经在干嘛,好像赞扬仪容一样,而是我们现在在接受各样的挑战。 所以希伯来说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些信心的伟人,他们所展示的神所赐的信心,现在开始给我们带来非常实际的学习。 当一个人真的被摆在竞技场里,被摆在赛道上的时候,那你是不跑也不行,你就好好跑。 怎么好好跑呢?那接下来有几个重要的动词,它在反映一个真正有信心跟随神的人,他在自己的内心当中会有怎样的具体的行动。

我说的是在内心当中有具体的行动,而不是说你的生活上有什么样的行动,因为这里讲的不是我们生活上每一件具体的事情。 如果你让一个不信主的人来形容,你认识的基督徒是什么样子的?他会说什么?他每个星期去教堂,他会读圣经,他会传福音,他会祷告,他会唱诗歌。 这个是外面的人用我们外面的行为来形容我们。这里面讲的不是指外面的行为,因为外面的行为是以后才会发生的,或者说是由里面的行为带出来的行动。 这里面在描述的人内在的生命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我们内在生命的行为是比较抽象的,它的具体的行动也是在内心的。

那有什么样的行动呢? 这里有三个动词,这三个动词从三个方面来描写 一个参与禁忌的人,你必须要有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准备。你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呢?尽量放下自己身上的必要的东西,或者说给我们带来拖累的东西。 第一个动词是放下,这是运动的准备。你如果准备去赛跑,我早上吃四根油条,六碗豆花,那你等于是给自己上面增加很多分量。 我怕冷,我穿的暖一点,搞两件夹克。我要酷一点,我的鞋穿的非常的大。这些跟赢得比赛根本没有关系的事情,你搞得非常的重。所以一个人如果真的要参加赛跑的比赛的话,你能放下的都要放下。 这里说的放下是什么呢?是重担。什么是重担?各样的重担其实讲的是每一个分量,每一个weight,每一个分量。 什么是我们的重担? 中文和合本圣经里面,用了两个动词一个放下,一个抽取。只有其实原文里面只有放下,没有脱去的。脱去这个词不在里面。如果把原文的次序讲的是放下每一个重量,后面有一个连接词,它可以翻译成和,你也可以翻译成就是。 很可惜,希腊文里面这两个字是同一个字。你可以翻译成放下每一个担子,就是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你也可以翻译成放下每一个担子和容易缠累我们的罪。从翻译上面都不错,从语境上这两个也都可以解释。 如果你翻译成各样的重担和缠累我们的罪,那就是两样东西。一个东西是会让我们这个赛跑,跑不好的。很有可能,我们并不意识到有一些东西是我们的担子。 我们觉得娱乐让我们很高兴,有很多事情让我们很喜欢,我们这个也舍不得,那个也舍不得。我们主观上并不觉得它是重担,但很有可能客观上它是重担,因为你越喜欢那些东西,你属于你的生命就越不容易成长。 也有可能,客观上你也觉得那是重担,我的疾病、我内心的问题、我的抱怨等等,不是指犯罪的这个部分。那些东西,我一想到,我就没有信心,这些东西成为了我的重担。 如果你解释成罪恶,也可以。每一个重担就是那一个在我们身上缠累我们的罪。我想不需要再讲得更具体了。意思就是,要在属灵上面有成长,我们在主观上是要做一个决定的,有些东西就是需要放下、准备。

赛跑的第二个要素是什么?是决心,也就是这里讲的存心忍耐。如果一个人去参加赛跑,他在赛跑之前就告诉自己说,我跑到头也可以,我跑不到头也可以。反正就是重在参与,跑跑看,体会一下。 那你说这个跑步十米大概能跑得下来吗?一千米的话,那就不用想了。每个人跑远一点,你都会有点累的。如果你去的时候都不觉得,我想一定要跑到,告诉自己说,无论有什么样的难处,我要跑到终点。那这个人怎么可能跑得到终点呢?他有必要吗?其实他去也不用去了。 他其实跟这个比赛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第二件事情是,你在去之前有一个决心,无论碰到什么情况,我是要跑下去的。这是第二个要素。

第三个要素是,你需要知道终点在哪里。这个要素非常重要,否则你怎么跑?如果你这个是环形的赛道,你需要知道跑几圈。如果你是马拉松,你需要知道你这个终点在什么地方。如果你跑马拉松,你不知道终点在哪里,你撒腿就跑。 你跑到哪里去了?几十公里去了以后,你不知道你人在什么地方。这里讲述我说的,你需要知道终点在哪里。它用哪一个动词反映的呢?就是仰望。 仰望这个词的英文翻译很好,叫gaze。gaze不是look。它的区别在哪里?就是它是死死地盯着,不看边上任何的东西,单单地注视。 所以一个有信心的人,对于神是有真实信心的人,在他的心里面就会有这三个态度。他会为着这个赛道而准备,他会为着这个比赛有决心,他也知道他往哪里跑。

一无准备,二怕辛苦,三没目标。 你不要说属灵的事,你地上任何一件事也没有办法做。那你觉得说,哇,这个好辛苦哦!我怎么突然进入一个这么难的世界呢? 经文告诉你说,主耶稣已经跑完了。祂为我们的信心创始成终,因摆在面前的喜乐,轻看羞辱,忍受实假,便坐在神的宝座的右边。 忍受罪人这样顶撞的是指主,你们要思想。意思就是,这会成为我们有准备、有目标、有决心的动力,是因为你看到主耶稣已经过去了。 你看到祂已经跑完了,祂已经得着天父给祂的荣耀。你越看见,就越愿意跟祂走。

所以这里讲的,因为主是这样的,所以你们要思想。思想这个字是全本圣经唯一一次出现,这个字的意思是衡量得失,比较轻重,衡量得失。 当你现在在生命中有各样决定的时候,你衡量一下得失。你看一看主耶稣是怎么样来衡量祂的得失的,你就怎么样衡量你的得失。 你早上如果要去参加跑步的比赛,你路过很多很想吃的早餐摊,你就是不能吃,你得跑完了再来吃。你就是要预备自己的一个决心。你需要知道你的赛道在什么地方,因为你对于这个跑步跑到终点的奖赏,你是有衡量得失的。 我愿意放弃一些事情,以至于我可以走到主已经走到的地方。这个叫你们要思想。否则你想来想去都是难处,都是我要放弃很多我喜欢的,看看亚伯拉罕这个好难啊,曾经那些属灵的伟人这个好苦啊,你就疲倦灰心嘛,谁也走不了那个属灵的道路。

希伯来书的作者的第四节还安慰当时的听众,其实还算好啊。你们现在在心里面与罪恶相争,好歹还不用抛头撸嗓热血,这是你内心当中的决定,还没有到你的肉身甚至于你的家庭受到极大的痛苦的那个程度。 所以想一想,人如果不愿意脱去重担,放下那个罪恶,他觉得很困难。真正罪恶给人带来的结局和困难,那是何等的可怕?

但是希伯拉斯的作者更体贴当时的听众,他一边劝人不要为罪恶付上更大的代价,现在看着这些见证人围绕着我们,你知道了这个真理,你做出了一个决心,但是这条路还是不好走的,不是一个人有了决心之后,有了准备之后,他就可以继续走下去。 人一直都会为着不同的景况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多少经历过这些事情。你在接下来一段时间,你要决心做什么事,对我来讲就是小时候的暑假。暑假之前,我决定这个暑假我要做什么事,然后你进入暑假了以后呢,你就发现暑假一眨眼就过去了。 你原来要做的事情什么都没有做。为什么?因为进入暑假之后,你的情况变了,你的环境变了,你遇到的东西变了,我们的想法就都改变了,给自己很多的借口,可以不用去做曾经想做的事。 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我们有了一个决心,有了一个思想上的转变,我们后面的路是真的能成功的。那后面真的成功,需要非常实际地过每一天。那你有什么能力和动力来做这个事呢?神就必须插手。因为人不会嘛,那个就是后面讲的管教。

管教和惩罚是不一样的。惩罚是针对你过去所做的事情,你需要负责。惩罚完了之后,惩罚完了就完了。惩罚完之后,这一个人变成什么样子,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被判十年的徒刑,这个人十年之后,他为着自己曾经做的事情已经服刑服完十年,那他就完了,除非他做新的坏事。他如果没有做新的坏事,他就完了。 那这个人到底有没有改变?那个十年是不用管的,到头就放走。如果这个人没有改变,他在干坏事,他就得来做那个新的十年。 但是管教不是这个意思。管教不是为了曾经做的事情让他来负责任,管教是为了将来的事情。也许曾经他做了一些事,成为了他必须受管教的一个因素、原因,但是他不达到目的,是不罢休的。 他的目的是要让这个人曾经会做这个事,他要确定他将来不再做这个事,不管要多久。所以管教如果作为刑期的话,是无期徒刑,直到你改变为止,你管教结束。

所以很多的基督徒会讲这个话,你要小心哦,你搞不好神管教你哦,这个讲法是不太对的。这是地上宗教上的一种讲法,因为赏善罚恶嘛。 神真正的管教,一个人可以什么事情都做得很好,可不可以神还管教他?《旧约》里面有一个很清楚的例子,就是约伯。约伯已经很好了,我们看为都已经很好,但在神眼中,他不够好。 所以约伯经历的一切都是神预定、安排,让他可以变得像神儿子的样子。约伯一生当中,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管教。

管教跟信心有什么关系?它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人如果要正确地认识管教,你必须有信心,因为所有的管教,人看上去都是会抵触的。 人天性都不喜欢让别人来改变自己,没有人喜欢被约束。人在思想幼稚的时候,他不觉得自己需要被管。他觉得,我能够想办法脱离一点约束和管教,他赚到了。 小朋友是不是都这么想的?小朋友做很多事都是偷偷做。为什么要偷偷做?因为他要逃避管教。另一方面,一被管,人就很容易灰心,失去信心,又做错了,又不对了,我又不够好,你必须要管我。 所以,人对于自己的信心就会有很多的打击。人对于管教,是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在信心里面忍受的。

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就用旧约箴言的话来反问当时的听众:“你们是不是忘记了第五节?” 你们又忘了,那不是一个肯定句,而是一个疑问句,是一个反问句。你们是不是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后面是个问号,它是一个反问句,意思就是不要忘记。你们应该还没有忘记,它只是用一个反问的语气来强调这个话。 提醒读者,圣经里面早就说过,管教这条路,管教是让人不舒服的。属灵的路是不好走的,但是很有幸,神是会管的。神如果不管,就完了,那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样。 任何一个想要成熟的人,哪一个人能够越早意识到,我如果不被管,我就完了,这个人就越容易成熟,就越有福气。一个人从小到大都拼命躲避管教,他一定成熟不了。

接下来,从第七节开始到第十一节,就是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向当时的人来描述,这个管教真的是一件好事,所以在信心当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件好事。 第七节讲的忍受,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这个忍受就是第三节同样的基督的忍受的同一个字。你们忍受的,基督也忍受过。 那你们现在忍受的是什么呢?这个管教有五个特点。如果从第七节的下半节开始,一直到第十一节,这里的管教有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管教是必然的,因为是真父子才有管教。刚才Joshua和Kevin基本上都已经决裂了,你们家的孩子我不管,我们家的孩子你们要管。这里讲的是,真实的关系就会带下管教。 那什么叫私子呢?私子讲的是不合法的子女。但是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只要你是肉身生的子女,那就都叫子女。 而在当时,是非常严格规定的,合法的子女是子女。另外,就算是你生的,你是不能享受那个子女同样的地位的。 这里用真父子和私子的比较,就告诉你说,真实的关系就决定了有真实的管教。没有真实的关系,如果这个人跟我是没有关系的,谁不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一个人受管教的时候,他觉得说,哎呀,好麻烦。你以为管教别人的人不觉得很麻烦吗?你有没有试着管过别人?我这是指的管教,不是管理。管教就真的是帮助一个人成长。是不是很麻烦?是需要长时间的投入的。 如果没有真实的关系,谁愿意做这个事情?有必要吗?但是如果我们跟神之间是真实的父子的关系,第一个特点就是管教是必然的。

第二个特点是,管教是平安的。平安哪里来? 因为你知道,我们跟父神之间的关系一定比我们跟我们肉身父亲之间的关系要来得更长远、更密切。我们肉身的父亲刚刚弟兄说有缺点,在地上的时间也很短暂,但是如果爱我们的是我们的天父, 这里用的词叫万灵的父。这个形容词非常特别,一切的灵魂都是从祂而来的。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位神是这样的一位神,我们面对管教就能够有真实的平安。

第三个特点是,管教是有益的。益处在什么地方?就是人需要确定一个人在受管教之前和受管教之后,他是不同的。并且他在受了神的管教之后,他一定会比之前更好。这个益处就是在他的圣洁上有分。 我们以前查《利未记》的时候讲过好多次,神的圣洁是什么意思呢?是他与众不同,与世界不同,他是独一的神。圣洁就是与其他分别出来的,非常特别的。 我们活在地上,我们受世界的影响,受世界的污染,我们很多的想法和行为跟世界很像。但是经过神的管教,人就会慢慢地变得不一样,他会变得与世界不同,与神相似。所以如果你相信管教是有益的,你就容易接受。

希伯来的作者也告诉他说,管教一定是痛苦,反觉得丑苦。其实这个原文的词是很强烈的,丑苦,又丑又苦,不觉得快乐。他就给人打个预防针。 有的人是持续地犯罪,自讨苦吃,逼神出手。有的人并不意识到自己还有隐而未现的问题,神也要出手,让他能够更多地认清自己。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个人的日子都不好过。对他来讲,都需要有改变。每个人在改变的时候,都要打破旧有的习惯、旧有的价值观,建立新的习惯、新的思想、新的行为。 这是一个可以说是很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你要相信,痛苦是有益的。每个人其实都需要改变和成长。 如果我们的生命和十年前的一样,十年后的生命和我们现在的生命一样,我们活在地上是虚度的,是没有价值的。所以我们需要相信自己需要成长,才可以面对管教。

最后,经过试炼的人,经历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意思就是这个管教是有盼望的。每个人在难处的时候,你最希望什么?脱离难处,难处消失。 这是每个人自然的反应。我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可是你多读圣经之后,你会想,神到底期待什么?神难道不期待我们脱离难处吗?也许祂也期待,但在祂心中有没有更美丽的、更伟大的期待?有,就是生命的改变。 我们讲约拿书的时候,约拿在鱼肚子里面三天三夜。约拿自己是不知道他在鱼肚子里面会待三天三夜的。神并不希望他在海里面被大海一直泡着,神也不希望他在鱼肚子里面待三天三夜,神也不希望约伯在那么痛苦的环境里面一直生活下去。 但是神需要等到一个时候,这个人的训练达到了目的,神才会改变环境。所以神的期待比我们的期待要来得有更长远的意义和更长远的眼光。

所以如果我们知道神在我们身上是有管教的,我们从想要脱离难处变得慢慢地期待自己生命的成熟。我想这是每个人在信心当中的成长和学习。 (根据影音整理而成,未经讲员余马可弟兄审阅,仅供弟兄姐妹们参考。请多提宝贵意见!感谢!)